王雪梅教授 ,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语言教育、语言政策
办公时间
办公地点(松江)上海市松江区文翔路1550号世界语言博物馆
办公电话(松江)021-67705498
办公地点(虹口)上海市虹口区大连西路550号行政楼 501室
办公电话(虹口)021-35372749
电子信箱:wxm97@126.com
|
█ 岗位职责
上海外国语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档案馆、校史馆、世界语言博物馆 馆长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 兼职研究员
《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辑刊 主编
█ 工作经历
曾在剑桥大学(2013)、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2018)访学。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次、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1次、上海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奖二等奖1次、上海市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次、特等奖1次。2018年获全国宝钢优秀教师称号。
2020—至今 | 上海外国语大学档案馆、校史馆、世界语言博物馆馆长 |
2017—2020 |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务处副处长 |
2014—至今 |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
2008—至今 | 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教授、教授 |
1997—2008 | 曲阜师范大学讲师、副教授 |
█ 学术研究
倡导立足本土实践,对接国际学术前沿,探索外语学科与专业建设、教师发展、课程与教材建设、教学法、教学评估等方面的真问题,聚焦学科本体与研究生学术能力发展研究,力求打造原创性研究成果。主要研究领域为语言战略、外语学科发展、外语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等。
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国家语委重点项目1项,省厅级等各类项目近20项。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上海市社科项目1项,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1项,上海外国语大学重大项目1项。已出版专著2部,主编或参编著作、词典8部,教材10册;在Frontiers in Psychology,《外国语》《中国外语》《外语界》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70篇;在《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报纸发表文章近10篇。倡导建设学术微信公众号1个。2015年专著《我国外语学科研究生学术能力发展:问题与对策》获上海市第十一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 教学指导
坚持扎扎实实做学问,踏踏实实做事的原则,倡导春风化雨、“做中学”等教育理念,力求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深入思考、勤于治学,不断提高学术能力。
目前在外语教育、教师专业发展、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领域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同时指导博士后、访问学者,参与教育部、上海市博硕士学位论文评审工作等。建设中国大学慕课1门,获宝钢优秀教师奖1次(2018),所参与教改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次,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二等奖各1次。
负责指导的已毕业和正在学习的学生有:博士后1人、博士研究生13人、硕士研究生45人、访问学者7人。主讲生活中的语言学、学术阅读与写作、外语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语言教育研究等本科、硕士、博士课程。
█ 学术兼职
担任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副秘书长,联盟辑刊《外语高教研究》副主编,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教育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写作教学与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上海外国语大学)主编、《外语高教研究》(上海外国语大学)副主编、《英语教育与教学研究》副主编、《第二语言学习研究》副主编。
█ 《基于概念辨析的“一流外语学科”与“一流外语专业”建设》,载《外语教学》2021(1)
在双一流与双万计划背景下,明晰学科与专业的异同有助于推进相关建设。文章首先厘清了学科与专业的概念及关系,进而分析了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在内驱力与路径、评价指标方面的不同,讨论了外语学科与外语专业的内涵、分类、属性等方面的差异,最后探讨了一流外语学科与一流外语专业发展路径、评价机制等方面的差异以及两者的关系,期望对于推动外语教育发展有一定启示意义。
█ 《“一带一路”沿线一流高校外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载《外语界》2019(6)
文章立足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尝试分析归纳沿线国家一流高校的外语专业、外语课程设置、外语专业培养目标的现状与特点,并进一步阐述其对我国外语专业建设和外语类人才培养的启示。
█ 《新时代一流外语学科建设:内涵、原则与路径》,载《外语界》2019(1)
为对接我国新时代高等教育和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发展的新要求,文章基于学科和一流学科概念,尝试分析新时代一流外语学科的内涵,探讨外语学科建设原则,并结合相关院校的案例讨论外语学科建设路径,期望能为进一步推动外语学科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 《对国家战略视角下外语学科发展规划的思考》,载《中国外语》2017(5)
外语学科发展应对接文化走出去一带一路双一流等国家建设。相关文献分析发现,目前对外语学科发展规划是什么、谁来做、如何做、做什么等问题研究较少,考虑到外语学科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外人文交流中的重要性,本研究尝试厘定外语学科发展规划的内涵,探讨学科发展规划者与规划原则,并就规划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希望为外语学科发展规划提供启示,推动外语学科建设。
█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高校非通用语种专业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载《外语电化教学》2017(2)
文章以传统外语类院校为例,运用丰富翔实的数据,对我国非通用语种的学科设置、招生培养以及师资队伍等现状进行分析;并在剖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学科规划、专业拓展、人才培养、师资发展等不同层面提出可行性对策,希望对高校非通用语种专业建设提供一些启示。
█ 《英语专业博导对博士生学术能力发展的影响研究》,载《外语界》2016(1)
文章在分析博士生学术能力内涵与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报告了对我国11所高校228名英语专业博士生的一项问卷调查,讨论了博士生选择导师的考虑因素,博士生与导师学术交流次数和方式,导师指导和参与导师课题对博士生学术能力发展的影响,导师对博士生专业知识、科研能力、学术兴趣、治学态度、道德修养的影响,并基于定性定量数据提出针对性建议,旨在为英语专业博士生学术能力发展与博士生教育提供启示。
█ 《我国英语专业博士研究生的研究能力现状调研》,载《中国外语》2015(3)
在综述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文章对我国11所高校228位英语专业博士研究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涉及其学术态度、参与学术活动、研究成果等情况。通过数据分析,发现:(1)82.74%的被调查者认同学术论文发表的重要性;(2)33.19%的被调查者听讲座的频率是1次/月,26.11%的被调查者为1次/两周,55.61%的被调查者未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但71.36%的被调查者参加了1—3次国内学术会议;(3)0.44%的被调查者没有公开发表过任何论文,56.63%的被调查者发表1—2篇,95.13%的被调查者没有发表过SSCI、A&HCI、EI等国际核心期刊论文,69.03%的未发表过CSSCI核心期刊论文,78.76%的被调查者没有主持或参与国家级项目,66.37%的没有主持或参与省部级项目,55.75%的被调查者没有主持或参与校级项目;(4)定性数据表明,被调查者提及频率最高的学术活动为学术讲座、学术会议、学术研讨。最后,针对所存在问题从4个方面提出建议。
█ 《英语专业研究生教材的内涵、分类与应用》,载《外语界》2012(4)
在培养创新型高素质外语人才的背景下,英语专业研究生教育至关重要。笔者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针对英语专业研究生教材建设的研究较少。文章结合相关界定,阐释了英语专业研究生教材的内涵与分类,同时基于对161名不同类型院校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调查,运用定性和定量手段分析了英语专业研究生教材的应用现状,并从教材内容、教材性质、教材形式等方面提出教材建设建议,希望对英语专业研究生教材建设有所启示。
█ 出版书籍
王雪梅、祁寿华,《世界经典英语课文选读》(13上、13下、14上、14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主编)
姜智彬、王雪梅,《2020年春季学期SISU线上教学论集》,吉林大学出版社,2020年。(副主编)
王雪梅,《我国外语学科研究生学术能力发展:问题与对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独著)
王雪梅,《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能力的认知情感阐释与多维发展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年。(独著)
高文成、王雪梅 ,《语言学精要与学习指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副主编)
王雪梅、张逸岗,《外语教育求索——戴炜栋文集》,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 (主编)
█ 参写书籍
梅德明,《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百科全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负责编写词条、流派等)
庄智象,孙玉等,《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与教材体系构建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5年。(撰写第六章,2万字,排位第7)
顾伟勤,《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与实践》,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撰写4万字)
戴炜栋,《外语教学名篇选读》,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年。(编204千字)
戴炜栋,《中国外语教育发展研究(1949-2009)》,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年。(撰写31千字)
戴炜栋,《改革开放30年中国外语教育发展丛书:高校外语专业教育发展报告》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撰写40千字)
参编山东省五年制师范学校统编教材《英语》第五册及选读第二册,105千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年。
参编山东省五年制师范学校统编教材《英语》第四册及选读第一册,96千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年。
孙钦美、王雪梅,高校外语教师网络互动能力研究——以M大学三门线上课程为例,《外语电化教学》,2022(5),37-44页。
何艳华、王雪梅,多语能力导向的关键土著语言通识课程体系建构,《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2(3),12-17页。
王雪梅、邓世平,新文科视域下的外语学科发展周期与影响因素,《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30(3),112-121页。
Wang Xuemei & He Yanhua. School EFL Teachers' Research Identity Construction in the Chinese University-School Community.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2022.
邓世平、王雪梅,基于企业需求调查的“一带一路”关键土著语言教育规划,《外语电化教学》,2022(2),69-75+123页。
姜霞、王雪梅,高校商务英语教师情境化学科教学知识的内涵与要素,《当代外语研究》, 2022(1),130-140页。
王雪梅, 关键土著语言通识课程视域下的外语教师课程力发展,《山东外语教学》,2021,42(6),42-53页。
邓世平、 王雪梅, 我国“外语+”课程政策的演变:过程、动因与趋势,《外语研究》, 2021(05),55-61+82页。
张锦龙、 王雪梅, 基于现代课程论的外语类学术工作坊模式研究,《外语学刊》,2021(03),75-81页。
王雪梅、邓世平,基于概念辨析的“一流外语学科”与“一流外语专业”建设,《外语教学》,2021(1),5-9页。
王雪梅、邓世平,“一带一路”沿线关键土著语言规划:内涵、原则与框架,《外语界》,2020(6),63-69页。
梁砾文、王雪梅,国外学术英语素养范式演进五十年,《外语界》, 2020(5),55-62页。
亓明俊、王雪梅,反思性思维视阈下大学英语教师探究共同体的支持系统建构,《外语电化教学》,2020(3),36-40+6页。
许川根、王雪梅,动态系统论视角下不同起始年龄不善英语学习者动机发展研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20(3),118-126页。
姜霞、王雪梅,基于学生感知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学科教学知识量具开发与应用,《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20(1),9-17+25页。
王雪梅、赵双花,“一带一路”沿线一流高校外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外语界》,2019(6),53-61页。
亓明俊、王雪梅,学习共同体视域下大学英语新手教师专业认同个案研究,《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9(4),46-50页。
王雪梅,新时代一流外语学科建设:内涵、原则与路径,《外语界》,2019(1),23-30+60页。
朱神海、王雪梅,洋务运动时期的《外语教学》及启示,《高教探索》,2019(1),80-84页。
王雪梅、熊奕雯,“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TPACK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山东外语教学》,2018,39(6),40-51页。
梁砾文、王雪梅、赵蓉晖,全球化背景下社会语言学的“整合”——以社会语言学大会为例,《语言文字应用》,2018(4),28-37页。
徐启豪、王雪梅,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大学英语课程空间研究,《外语电化教学》,2018(4),38-44页。
梁砾文、王雪梅,民族融合视域下的南非语言教育政策研究——以《学后教育白皮书》为例,《民族教育研究》,2018(4),140-144页。
梁砾文、王雪梅,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人文社科学术话语传播研究,《宁夏社会科学》,2018(1),30-34页。
亓明俊、王雪梅,学习共同体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新手教师专业认同内涵、模型与路径,《外语界》,2017(6),70-78页。
王雪梅页。对国家战略视角下外语学科发展规划的思考,《中国外语》,2017(5),29-37页。
梁砾文,王雪梅,中国人文社科学术话语的国际传播力建构,《当代传播》,2017(4),49-51页。
王雪梅、赵双花,“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高校非通用语种专业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外语电化教学》,2017(2),91-96页。
梁砾文、王雪梅,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模式,《外国中小学教育》,2017(2),61-67页。
姜霞、王雪梅,我国外语教师知识研究回顾与展望——基于外语类和教育类CSSCI期刊论文的分析,《外语界》,2016(6),31-39页。
梁砾文、王雪梅,中美教育信息化愿景、关注焦点与实现路径比较研究——基于我国《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和《美国2016教育技术规划》话语分析,《开放教育研究》,2016(6),51-57页。
王雪梅,英语专业博导对博士生学术能力发展的影响研究,《外语界》,2016(1),53-60页。
戴炜栋、王雪梅,“文化走出去”背景下的我国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发展战略,《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4),1-11+159页。
王雪梅,我国英语专业博士研究生的研究能力现状调研,《中国外语》,2015(3),64-72页。
戴炜栋、王雪梅,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背景下英语专业的建设思路,《外语界》,2014(3),2-11页。
王雪梅,外语类院校英语专业研究生的研究能力现状调研,《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2),18-24+159页。
王雪梅,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国际化人才的内涵、类型与培养思路——以外语类院校为例,《外语电化教学》,2014(1),65-71页。
王雪梅,加拿大英语专业博士课程设置、学位论文评估对我国外语专业博士生学术能力发展的启示,《外语界》,2013(6),49-56页。
禤嘉璐、王雪梅,香港与内地高校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比较研究,《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3(4),35-40+87+94页。
王雪梅、覃锋,中加语言学专业研究生核心课程设置比较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5),30-33页。
陈宏志、王雪梅,基于需求分析探索我国英语专业研究生培养,《外语界》,2013(2),11-16+23页。
王雪梅,英语专业研究生教材的内涵、分类与应用,《外语界》,2012(4),88-96页。
戴炜栋、王雪梅,对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战略规划的思考,《外语界》,2012(3),2-9页。
戴炜栋、王雪梅,信息化环境中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路径研究,《外语电化教学》,2011(6),8-13页。
戴炜栋、王雪梅,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外语教育规划的再思考,《中国外语》,2011(2),4-11页。
王雪梅、徐璐,国际化复语型人才的内涵与培养模式探索,《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1),9-12页。
王雪梅,高校教学质量外部监控手段的类型与应用研究,《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23-128页。
王雪梅,基于网络学习生态系统的英语专业学位论文质量监控体系,《外语电化教学》,2011(1),27-32页。
王雪梅,从学术能力的需求分析角度反思我国英语专业研究生教育,《外语界》,2010(5),67-73+95页。
王雪梅,从学术能力发展角度解析英语专业研究生导师的内涵与功能,《外语界》,2009(6),43-49页。
王雪梅,英语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与学术能力发展,《外语界》,2009(1),44-50页。
戴炜栋、王雪梅,学术环境与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能力发展,《中国外语》,2009(1),9-13+34页。
王雪梅,自主学习理论与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能力发展,《外语界》,2008(3),15-20页。
王雪梅,英语专业研究生评估与学术能力发展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3),63-68页。
王雪梅、康淑敏,新课程改革下中学英语教师教育的目标与模式研究,《课程. 教材. 教法》,2006(11),80-84页。
王雪梅,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校与中学英语教师教育的契合,《外语界》,2006(5),57-67页。
王雪梅,从认知情感角度解析网络《外语教学》环境下的意义学习,《电化教育研究》,2006(9),59-63页。
戴炜栋、王雪梅, 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体系,《外语界》,2006(4),2-12页。
王雪梅, 英语语感的认知阐释——内涵、心理机制及应用,《外语教学》,2006(1),6-13页。
王雪梅、 戴炜栋,从网络环境角度整合英语报刊阅读教学策略,《外语电化教学》,2005(4),13-18页。
戴炜栋、 王雪梅,前瞻性、先进性、创新性——关于“新世纪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生系列教材”建设,《外语界》, 2005(03),7-14页。
王雪梅,论莎士比亚创作中的弄人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齐鲁学刊》, 2002(2),87-89页。
█ 主持项目
2022 | 上海外国语大学项目:上海外国语大学高峰学科语言学方向建设项目(批号:41004525/001) |
2022 |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外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研究” 专项课题:“美国中小学文科教材中的中国形象研究” |
2021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时代我国高校外语学科范式重构研究(批号:21BYY023) |
2019 |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全球胜任力视域下上海大中小学外语教育规划研究(批号:2019BYY017) |
2017 |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高校外语生态化网络教学空间建构(批号:C17113) |
2017 | 上海外国语大学校级重大科研项目:传承与创新视角下的上外人才培养研究”(批号:2017114003) |
2015 | 国家语委重点项目:国际化视域下的外语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批号:ZDI125-44) |
2010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外语学科博士生学术能力发展的国际比较研究(10CYY017) |
2010 |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我国英语专业博士生学术能力发展研究 (批号:B10014) |
█ 参与项目
2018 |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一带一路”沿线关键土著语言文化通识课程体系建设研究(批号:AFA180013)(主持人:李岩松) |
2018 | 国家语委重点项目:“一带一路”沿线关键本土语言研究(批号:ZAI135-78)(主持人:李岩松) |
█ 博士研究生课程
[1] 语言教育研究(2016-)
█ 硕士研究生课程
[1] 学术阅读与写作(2018-)
[2] 外语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2016-)
█ 本科生课程
[1] 生活中的语言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