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 语言象征性与阿拉伯语世界的语言冲突 Language Symbolism and Language Conflict in the Arabic-Speaking World |
主讲人 | 廉超群(北京大学) |
主持人 | 张婧姝(大连外国语大学) |
讲座语言 | 中文 |
时间 | 12月5日(周四)19:00~20:30 |
参与方式 |
内容提要
在这个讲座中,我基于阿拉伯语世界语言冲突的经验,用语言象征性概念重新审视以Nelde语言冲突研究基本原则为代表的既有语言冲突理论,指出伴随语言交际的语言评价与赋值,是在意识形态层面构建语言同集体身份与社会–政治价值关联的主要渠道,而围绕语言关联的集体身份与社会–政治价值的冲突是语言冲突的主要内容,语言冲突由此同社会–政治冲突构成象征性关联,成为后者的代理。维持语言冲突的象征性具有稳定冲突下社会–政治结构的效应,而语言冲突的去象征化将有可能激化既有社会–政治冲突。在用语言象征性分析阿拉伯语世界语言冲突现象的过程中,我还将详细解释语言象征性的机制与学理脉络,分析语言象征性同指向性、呈符化等概念的联系与区别,说明语言象征性如何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语言的社会–政治属性和功用。
主讲人简介
廉超群,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长聘副教授、研究员,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学士、硕士,剑桥大学中东研究系硕士、博士,曾赴叙利亚大马士革大学、黎巴嫩贝鲁特美国大学访学。现任中国社会语言学会理事、中国阿拉伯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非洲史学会理事、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剑桥大学伊斯兰研究中心访问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阿拉伯语社会语言学、中东语言与政治。出版专著《阿拉伯语世界的语言、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变迁》(英文,爱丁堡大学出版社,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