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像

窦心浩

教授 ,硕士生导师
语言政策、语言教育
办公时间
办公地点(松江)上海市松江区文翔路1550号8号楼113-114室
办公电话(松江)021-67701412
办公地点(虹口)
办公电话(虹口)
电子信箱:
  • 简介
  • 代表作
  • 书籍
  • 文章
  • 项目
  • 活动
  • 发表
  • 奖项
  • 课程
  • 招生
  • 指导
  • 简介
    简介:

    █  工作经历

    2023.03—至今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

    2019.04—至今

    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教授

    2008.12—2019.03

    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副教授

    2008.06—2008.11

    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讲师

    2007.04—2007.12

    东京大学教育学部教务助理

    2000.07—2001.03

    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讲师

    1998.04—2000.06

    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助教

    █  学术研究

    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社会学、日本高等教育。主要研究方向有:中日高等教育制度与政策、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平等问题、大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意识、日本外语教育政策。

    迄今为止,在中日两国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一部,译著两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项目两项、上海外国语大学重大科研项目一项。曾获上海市高校学生科技创新作品展示评优活动优秀指导教师等奖项。

    █  教学指导

    教学的实质就是知识的传递和再生产,这一过程并不仅限于课堂,而是贯穿于学生在学期间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师生在课堂内外平等地交流,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帮助我们教与学双方共同进步。

    负责指导的已毕业和正在学习的有:硕士研究生26人。开设课程涉及教育与社会、教育社会学、日本教育研究、高级日语、日语视听说、日本社会与文化等。

    █  学术兼职

    2019.04—至今

    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教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2014.04—至今

    日本东亚教育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2008.10—2008.11

    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2015.04—2016.03

    名古屋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客座准教授

    2008.03—2009.02

    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教育学研究员


  • 代表作
    代表作:

    █  《关于国际交流基金海外日语推广活动的研究》,载《社会政策研究》,2020(1)

    成立于1972年的国际交流基金是日本政府设立的负责对外文化交流的专门机构。该机构成立以来,将推动日语国际化作为主要工作之一,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果。基于自身性质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国际交流基金在海外日语教育活动中,尊重各国的主导性,积极推动日语教育的本土化。通过专家派遣、师资培训、教材开发、网络教学等手段,同时辅之以日语能力考试和海外日语教育状况调查,国际交流基金的海外日语推广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国际交流基金的经验是非常值得我国的孔子学院学习借鉴的。


    █  《普通高校学习支持体系的现状与问题》,载《复旦教育论坛》,2019(5)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发展,大学生的学习状况趋于多样化,学习支持课题的研究越发重要。我国高校正进行着各种学习支持活动,但尚未有实证研究可以说明其效果。本论文旨在调查中国大学现行的学习支持活动,分析其内容与特征。学习支持作为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一环,包括 “确保适应能力”、“获得专业知识”、“提高应用能力”三大目标。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国政府提倡扩大由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学习支持活动。另外,还涌现了网络教育、学业导师制度、“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新尝试。然而,调查结果显示其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持消极态度。不同年级、成绩的学生在行为和意识上不尽相同,大学应该如何运用各类资源构建更有效的学习支持系统成为了一个重大课题。


    █  《专业非语言能力的培养与日本社会文化课程建设》,载《日语学习与研究》,2016(6)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等一系列社会变动的影响下,对于日语专业学生来说,专业非语言能力的重要性正在与日俱增。不同于传统的专业语言能力,专业非语言能力的培养需要开设大量日本社会文化课程。然而,近年的学校调查表明,各高校日本社会文化课程的整体状况并未出现明显的改观,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无法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求。本文将通过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的分析,对日语专业学生专业非语言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以及与实际状况之间存在的较大反差进行探讨。


    █  《高等教育机会地区差的社会经济学——关于中日两国的比较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推动下,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我国的高等教育迅速扩大。但是,在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也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社会问题就是高等教育的机会均等问题。本书着眼于高等教育机会的地区差问题,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探讨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该问题的变化以及隐藏在其背后的具体机制。通过具体分析,本书得出如下几点结论。首先,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虽然被普遍认为能够带来高等教育机会的平等化,但在需求和供给这两个方面,只要经济因素成为主要的动因,那么就反而会无法避免地带来不均等化。其次,计划经济体制下具有抑制地区差功能的分地区招生制度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经济因素和大学容纳能力的区域分布更多地体现在各省的大学升学机会上,结果造成上述不均等化倾向表现得更为明显。再次,与缺乏科学性的招生计划相比,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考生的自由流动更有利于实现各地区之间高等教育机会的均等分配。


    █  《少子高龄化社会与危机中的日本私立高等教育》,载《高等教育研究》,2014(9)

    日本步入少子高龄化社会已经多年,对于主要依靠学费收入办学的私立高校来说,大学入学适龄人口的持续下降无疑是重大的挑战。近年来,大量日本私立高校陷入经营困境,甚至有少数学校最终停止招生,破产倒闭。由于日本政府无法提供充分的财政援助,私立高校只能通过调整自身的办学形态、学科构造和生源结构来应对目前的危机状况。然而,日本的私立高校目前并未能有效地摆脱危机,以维持现状为理念的应对措施实际上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


    █  《一流大学入学机会的地区差异研究》,载《教育发展研究》,2014(1)

    高等教育机会的地区差异普遍存在于各国,但在我国的受关注程度远高于其他国家。之所以出现这一情况,主要是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机会地区差异问题与独特的分地区招生制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通过对中日两国一流大学升学机会地区差异问题的比较研究,分析了不同高考制度对机会均等状况所造成的影响,由此探讨分地区招生制度所存在的实际问题。 


    █  《解读当代日本大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意识》,载《复旦教育论坛》,2011(5)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成为了各国所面临的共同课题。由于高等教育的直接对象是大学生,因此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就自然成为了该领域研究的关键所在。东京大学大学经营政策研究中心(GRUMP)在2007年进行了一次全国规模的学生调查,问卷涉及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意识和教学评价等多方面。根据调查结果,学生被分为四个类型,各类型学生的学习状况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何应对学生的不同需求,提高教学质量是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的。与国外相比,我国在大规模大学生调查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日本的GRUMP调查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启示。


    █  《教育机会均等问题与升学选择理论》,载《教育发展研究》,2009(1)

    由于升学选择与教育机会均等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对生活在现代学历社会中的人来说,升学选择无疑对他们的人生之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关升学选择已吸引着众多学者的注意,在理论研究方面已出现大量成果。但是,这些研究分属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领域,彼此之间缺乏应有的交流。本文首先利用三个模型——地位获得模型、成本收益模型、消费模型总结归纳有关升学选择理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导入阿玛蒂亚·森的潜在能力视角,对教育机会均等问题重新进行分析。



  • 书籍
    书籍:

    █  出版书籍

    • 窦心浩,《高等教育机会地区差的社会经济学——关于中日两国的比较研究》,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  参写书籍

    • 金子元久编,《中国における高等教育改革の動向》,东京:东京大学大学综合教育研究中心,2005,21-35页。


    █  主要译著

    • 金子元久,《大学教育的再构建》,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21(第三译者,本人承担约4.5万字)。

    • 稻泉连,《工作漂流》,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9(第一译者,本人承担约9万字)。

    • 天野郁夫,《大学的诞生》,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第二译者,本人承担约7.8万字)。

    • 金子元久,《大学的教育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第二译者,本人承担约3万字)。

  • 文章
    文章:
    • 日本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政策,陈晓清、朱安新主编《日本高等教育》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23年9月。

    • 日本国立大学教师薪酬制度的现状与改革进展,《上海教师》,2021(3)。

    • 语言政策视域下的国际交流基金海外日语推广活动研究,《社会政策研究》,2020(1)。

    • 普通高校学习支持体系的现状与问题——基于上海4所大学的实证研究,《复旦教育论坛》,2019(5)。

    • 中国の大学入試改革,《IDE現代の高等教育》,2018.6。

    • 中国の大学における学習支援の実態と課題,《名古屋高等教育研究》2016(16)。

    • 专业非语言能力的培养与日本社会文化课程建设,《日语学习与研究》,2016(6)。

    • The State and Polices of Mobility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The Gakushui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VOLUME 2,2015.3.

    • 少子高龄化社会与危机中的日本私立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研究》,2014(9)。

    • 一流大学入学机会的地区差异研究——基于中日两国招生制度的比较,《教育发展研究》,2014(1)。

    • 中国のアカデミック·カレンダー,《IDE現代の高等教育》,2013.8。

    • 大学生的学习状况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复旦教育论坛》,2013(4)。

    • 日本高等教育机会的地区差异研究,《教育与经济》,2011(4)。

    • 解读当代日本大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意识,《复旦教育论坛》,2011(5)。

    • 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中期评估简析,《教育发展研究》,2009(19)。

    • 教育机会均等问题与升学选择理论,《教育发展研究》,2009(1)。

    • 1990年代における中国高等教育機会の地域間格差,《教育社会学研究》,2007(80)。

  • 项目
    项目:

    2017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7年度校级重大项目:世界高水平大学学科建设战略比较研究

    2011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高校分省区招生制度与高等教育机会地区差问题——兼与日本比较

    2011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高考招生制度与机会均等问题——基于中日两国高等教育机会的地区差

    2010

    上海外国语大学“211”工程三期人才培养项目: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2008

    上海市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关于高校外语类院系学生构成与在校学习经历之研究

  • 活动
    活动:
  • 发表
    发表:
  • 奖项
    奖项:
  • 课程
    课程:

    █  硕士研究生课程

         [1] 教育与社会

         [2] 教育社会学

         [3] 日本教育研究


    █  本科生课程

         [1] 高级日语

         [2] 日语视听说

         [3] 日本社会与文化

  • 招生
    招生:
  • 指导
    教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