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小兵于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语言与未来讲坛”谈国际组织语言政策的合法化机制

发布者: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发布时间:2024-10-23浏览次数:209

20241017日,南京大学方小兵教授做客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语言与未来讲坛,做了题为《国际组织语言政策的合法化机制》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张爱玲教授主持,超过1000位师生线上参加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方小兵教授指出国家拥有绝对主权,能够通过强制手段推行其语言政策。然而,国际组织由于缺乏强制力,必须依赖会员国的自愿合作来执行其决议。因此,国际组织需要利用话语资源为其语言政策进行辩护,证明其政策符合国际法、国际道德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方教授强调,这一辩护过程对于增强国际组织的权威性、吸引更多资源支持、并获得成员认同至关重要。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媒体、非政府组织以及学术界等多方力量都在密切监督国际组织的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如果国际组织不能对其语言政策的合法性进行有效的论证,它们便容易遭受全球舆论的批评,进而影响其国际形象与公信力。对此,方小兵教授指出,国际组织需要精心营造特定话语,以解释其政策的合理性、必要性和公正性,从而应对全球舆论的监督压力。

方教授进一步总结了国际组织常用的几种策略:一是诉诸传统与历史惯例,即国际组织往往通过基于文本互文性,强调其政策与历史传统和惯例的延续性,以此来证明其政策的合理性和正当性;二是诉诸法律与制度框架,国际组织还会通过强调其政策符合国际法和组织内部制度,且政策制定过程合法合规,来增强其政策的合法性;三是诉诸理性,通过符合专家观点、国际共识以及经济理性,国际组织可以使其语言政策显得更加符合全球利益和实际需求,从而赢得更多支持;四是诉诸道德正义,国际组织经常通过强调其政策的利他性、中立性、透明度,以及具有参与式治理和问责机制,来展示其政策的道德正义性。方教授进一步指出,国际组织还通过自我合法化机制,即创建自我参照的语言,来增强其内部合法性。这种机制让国际组织能够通过自身话语框架建构合法性,形成内部的认可和支持体系。

讲座最后,方小兵教授与听众进行了深入的互动,回答了在场听众的问题。方教授的讲座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清晰阐释了国际组织如何通过精心设计的话语机制,使其语言政策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同与支持。这场学术盛宴为我们拓展了对国际组织语言政策及其合法化问题的视野,并为未来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发。

 


撰稿:王子蕴

审定:朱晔

终审:赵蓉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