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2年魏源《海国图志》的出版,标志着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到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中国人由开眼看世界到走向世界,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中国人开眼看世界、逐渐走入世界的过程,就是知识生产由输入到对话再到争取输出的过程。开眼伊始就是“师夷长技”之始,向世界学习之始,并在学习中不断强身壮体;在逐渐地自我壮大中,由全盘学习发展到参考借鉴,进而发展到有自信而可与世界对话,进而生产出更多的原创性知识而可向世界输出,由知识消费者逐渐发展为知识贡献者。这一历程虽已走过180年,但其路仍然崎岖修远,不可寄望于骐骥一跃,但也不能止步于望洋兴叹。
就学术研究而言,以往多为“借鉴性研究”,今后需逐渐转向“原创性研究”。学术研究过程一般可分为:(1)确定研究对象。(2)描写“是什么”。搜集相关研究数据,对其充分观察、比较、描写,得到关于研究对象的构成、特点及运行规则等认识。(3)分析“为什么”。对研究对象的构成、特点及运行规则等进行原因分析,给出解释,找出规律,形成理论。(4)探讨“可能功用”。研究的数据 和发现的规律可发挥哪些功用,包括科学功用和社会实践功用。(5)对“我”何用?关心研究的数据、发现的规律、可能功用,对我们的国家、文化有何作用。
借鉴性研究以“对‘我’何用”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科学研究的评价尺度。这对于学术“跟跑型”的国家来说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但是这必然影响到原创性知识的生产,影响到研究对象的选取、研究数据的搜集、分析问题的角度及“可能功用”的探讨。中国的学术如果要由学习、借鉴阶段跨越至对话、输出阶段,必须由借鉴性研究转向原创性研究。
原创性研究不以“对‘我’何用”为参照系来开展学术和评价学术,而是以认识世界、发现规律、探讨“可能功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样可以使研究视野更宽广,研究过程更客观,研究态度更包容,有利于形成有自己知识产权且也包容已有学术成果的学术体系,生产出可与人对话、可向外输出的原创性知识。
原创性研究与借鉴性研究当然不是截然分开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借鉴性研究也能够进行许多原创性知识生产,原创性研究的成果也可以为“我”所用,但是,两者毕竟是不同的研究心态,甚至反映出两个不同的研究阶段:一个是在“跟跑”的研究阶段,一个是在“并跑”甚或“领跑”的研究阶段。在回答研究意义时,借鉴性研究者会刻意寻找“对‘我’何用”的各种借鉴意义;而原创性研究者可能会答:“Because it is there.”这是英国登山家乔治 ·马洛里的名言。1924年,《纽约时报》记者问他:“你为什么要攀登珠峰?”他回答:“因为山在那里!”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一直设有《参考篇》,专门报告对中国有参考意义的世界语言生活动态。《世界语言生活状况报告》(黄皮书)的编纂出版,对世界语言生活的报告就更加全面深入,最大限度地为中国语言规划的理论与实践提供参考借鉴。研究者使用现代网络技术和十几个语种对世界语言生活状况进行长期跟踪搜集,地域覆盖广博,领域涉及全面,精心遴选题眼,反复淬炼成文。这些报告使国人开眼界,知动态,明世情,省己为。但是,时代在快速进步,人们了解世界的途径已十分便捷,今后,黄皮书也许需要再上台阶,从报告世界语言生活走向研究世界的语言和语言生活。
世界语言有7111种,文字近4000种(中国社会科学网讯2021年4月22日),研究世界语言可依据语言谱系,或依据结构类型,也可依据国别与地区。时至今日应清醒看到,我国对世界语言的知识还相当贫乏,严重制约了中国语言学原创知识的生产,也严重制约了中国对世界语言资源的运用。
世界语言生活的研究可分国别和国际组织两个部分。对世界各国(地区) 语言生活的研究,可从如下方面进行观察:语言状况、语言政策、语言教育、语言出版、语言媒体、语言景观、宗教语言、社区语言、家庭语言等。对国际组织语言生活的研究,可从如下方面进行观察:语言政策或语言主张、官方语言、内部工作语言、履行组织职责使用的语言等。目前,各种国际组织5万有余,都有自己的语言生活。此外,国际重要会议与活动、国际大都市、跨国公司等的语言生活,也是国际语言生活的重要内容,需要研究。
研究世界的语言和语言生活,可在现已开展的区域与国别研究布局中加入语言与语言生活的研究内容,可以成立“世界语言研究院”以统筹其运作。走向世界,需要先研究世界;研究世界,需从研究世界语言始。我们应有这样的语言意识,更准确地说,应有这样的“语言觉悟”。
2020年,我为《世界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20)》作序,名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眼光》。序中提到看待世界的三个视角、三种眼光:第一视角是从中国看世界,是从我处向外看,称为“魏(源)氏眼光”;第二视角是从世界看中国,是从外向内看,称为“周(有光)氏眼光”;第三视角是站在高空俯瞰世界不分“夏夷”,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眼光”,简称“世界眼光”。此处所论 的“研究世界”,就是需用第三视角的“世界眼光”来看世界,就是需要马洛里“Because it is there”的人生态度。
春分时节,春意萌动,万象更新。期待《世界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在用“世界眼光”看待世界、研究世界方面,在生产原创性知识、创建中国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方面,再有新创建!
李宇明
2022年3月20日
壬寅春分时节
序于北京惧闲聊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