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 | 励松青于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语言与未来讲坛”谈 阈限、语言景观与语言政策

发布者: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发布时间:2024-04-12浏览次数:10

2023年11月2日晚,西交利物浦大学励松青教授为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语言与未来讲坛”带来题为《行走在苏州淮海街:阈限、语言景观与语言政策》的学术讲座。讲座由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余华副研究员主持,近400位校内外师生在线参加。

讲座中,励松青教授介绍了最新的语言景观研究。讲座由六部分内容构成,分别为:研究目标和问题,淮海街情况介绍,阈限、语言景观和语言政策,方法论,分析和研究发现,及阈限空间下的语言政策。该研究旨在通过对苏州淮海街的语言景观研究,推动语言景观及语言政策研究的发展。

首先,励教授介绍了淮海街的情况。这是一条由政府主导规划的街区,吸引了大量日资企业、在华日本人和中国本地游客。励教认为淮海街是典型的阈限空间(liminal space),因其对日本人和中国人来说都是即寻常又不寻常的。并且,在华日本人、以及对日本文化感兴趣的中国人,两者都是是社会中的少数群体,淮海街因此具有边缘性(marginal nature)。接着,讲座围绕三个核心概念(阈限空间、语言景观和语言政策)展开讨论,介绍阈限的概念(指的是“既不在这里也不在那里”的模糊、无明显界限状态)以及阈限如何用于语言景观研究,如何与语言政策研究结合。在方法论和分析部分,励教授详细展示了淮海街的地理位置、商铺和居民情况。励教授与学生通过拍照的方式,收集了540家店铺招牌,对精选后的170个招牌进行量化分析和编码。

励教授通过丰富的图文案例展示研究发现,说明在淮海街,中文、英文和日本等多语种的使用是各方力量下冲突和协商的结果,很难用过往研究产生的理论得到关于“何种语言地位更高”的定论。励教授还谈到,淮海街一些招牌的语言使用好像违背了政府的语言规划政策,该行为背后存在诸多原因,例如商家想要利用多语吸引不同国家的游客,反映出语言景观与语言政策之间的复杂关系。

讲座最后,励教授与观众进行了问答互动,回答了观众关于“阈限理论是否能够应用于唐人街研究”、“阈限理论与时空体概念结合”、“阈限理论在语言景观和语言政策研究中的特点和优势”等问题。本次讲座介绍了阈限理论,拓宽了语言景观和语言政策的理论依据,也为听众的研究提供许了多新的思路。

 


撰稿:李宣

审定:朱晔

终审:赵蓉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