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社会语言学夏日书院成功举办

发布者: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发布时间:2023-07-18浏览次数:178

2023年7月12日至16日,由国家语委科研基地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材与教法研究中心、上海外教社教育培训中心联合举办,由中国语言学会社会语言学分会提供学术指导和支持的第一期中国社会语言学夏日书院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成功举办。本期书院开创了一条由学术社团发起和主导、科研机构与教育机构联合举办的研学新路,打造了一个新的学术品牌。

社会语言学是现代语言学的核心领域之一,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经过近60年的发展,其已成为内涵丰富且不断发展的研究领域,吸引着国内外众多研究者,并成为语言学人才培养的必修内容之一。中国社会语言学夏日书院的举办,旨在促进我国社会语言学的发展、探索社会语言学的前沿问题、深化对语言与社会关系的认知、培养中青年学术人才、提升本领域科研与学术写作能力。

本期书院的研修主题为“新时代社会语言学研究”,学习内容分为“社会语言学理论与前沿”“学术论文选题与写作”两大部分,来自本领域的12位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授课专家。田海龙、郭熙、李宇明、高一虹、张辉、丁建新等六位专家先后做六场专题报告;赵蓉晖、赵永峰,完权、王敏,Tommaso Milani、Virginia Zavala等六位专家分别做三场专题工作坊。书院还特别邀请了吉林大学潘海英、新疆师范大学梁云两位教授担任学术主持人。

书院共吸引了240余名来自海内外百余所高校的学员报名参加,其中教师和在读研究生各占50%,教师中有多位已拥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中青年专家,并有英国、法国、马来西亚、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地的学员参加。还有不少学校“组团前来”,参加学员人数排在前列的高校分别为内蒙古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新疆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大学、新疆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书院以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方式授课,63%的学员在现场参与。

开幕式

7月13日上午举行的书院开班式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材与教法研究中心、上海外教社教育培训中心副主任陈先奎博士主持,中国语言学会社会语言学分会名誉会长田海龙、会长赵蓉晖、副会长赵永峰出席。主持人代表主办方感谢并欢迎各位授课专家的到来以及线上线下学员的踊跃参与。国家语委科研基地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语言学会社会语言学分会会长赵蓉晖教授向专家以及学员致欢迎辞。赵会长首先介绍夏日书院的举办背景,指出书院的目标是总结研究成果、培养青年人才、打造学术共同体、共同推进社会语言学研究;随后介绍夏日书院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授课专家团队,并为各位学员提供了具体的学习建议。

研修主题一:社会语言学理论与前沿

本期夏日书院的第一个研修主题是“社会语言学理论与前沿”,由六位专家做专题报告,展示社会语言学的基本理论与发展前沿。

天津外国语大学田海龙教授做了《社会语言学的新发展与新课题》的专题报告,报告首先介绍了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四个基本问题,并基于变异社会语言学的三次浪潮、围绕语言变项与社会变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介绍了社会语言学在20世纪的发展历程以及21世纪出现的新课题,并分析了这些新课题出现的动因及特征。在报告中,田海龙教授还着重讲解了社会语言学研究对跨学科创新发展的重视,强调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并寻求共同认可的答案。

暨南大学郭熙教授带来了题为《中国社会语言学的发展概况》的专题报告,系统介绍了中国社会语言学的发展历史和发展特点,认为中国社会语言学在理论、方法和实践上都表现出了自己的特色,因此在充分认识中国社会语言学的学术贡献、社会贡献和方法尝试的前提下,进一步思考中国社会语言的内涵、对象、目标、方法和任务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报告还对语言生活研究的具体实践与相关话题做了详细介绍,认为以语言生活为源泉的中国社会语言学未来有巨大的拓展空间。

北京语言大学李宇明教授针对《语言生活的研究范式》进行了专题报告,他首先介绍了“语言生活”这一概念的由来与具体定义,并详细介绍了中国语言生活研究推进的九大实践,以及由之形成的六大理念:构建和谐语言生活、提升公民和国家语言能力、保护开发语言资源、全面开展语言服务、促进社会沟通无障碍、发掘弘扬语言文明。李宇明教授认为,中国人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对“语言生活”进行了自觉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推动,形成了四大研究范式:语言生活是研究的出发点;语言生活问题的“问题化”;语言生活是研究成果的验证处;语言生活是研究的归宿地。

北京大学高一虹教授就《二语学习的“心理”和“社会”研究路径》做了专题报告,报告从简要历史、核心理论概念、研究方法、代表性研究以及在中国情境的应用等方面分别介绍了二语学习研究的三个路径:首先是以Z. Dörnyei的“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理论为现阶段代表的社会心理学研究传统,即“社会心理学派”;其次是以B.Norton的“二语投资”为代表的社会视角研究范式,即“社会文化学派”;最后是由高一虹教授及其团队提出的融合心理与社会视角的“二语认同四种典型模式”。

南京师范大学张辉教授以《认知社会语言学:研究视角与方法》为题进行了专题报告。他首先辨析了认知社会语言学的相关概念,认为其研究范围包括语义和言语变异研究、语言与认知文化模式研究、社会政治和公共话语与社会经济体制的意识形态研究这三个方面。随后他对批评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脉络进行了介绍,认为其除了内省法和语料库语言学方法,还引入了心理学实验方法,并结合具体的研究案例,对心理学实验方法在认知社会语言学中的应用与发展前景进行了着重讲解。

中山大学丁建新教授进行了题为《批评性社会语言学——从“反语言”到“边缘话语分析”》的专题报告。他首先介绍了“反语言”这一概念的来源及相关的研究情况,强调语言的“异质性”,认为语言能够在促进社会转型与变革中发挥作用。随后在“反语言”的基础上,他继续讲解了“边缘话语分析”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指出其是一种以社会关切为本的后现代主义话语分析范式,关注话语与文化的不平等,并试图打通话语批评与文化批评之间的阻隔。

研修主题二:学术论文选题与写作

本期书院的第二个研修主题是“学术论文选题与写作”,由六位专家就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中外期刊论文选题与写作分别做三场工作坊,线上线下互动热烈,专家们详细解答了学员们提出的问题,并给出众多有益的建议。

第一场工作坊题为《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与设计》,由四川外国语大学赵永峰教授和上海外国语大学赵蓉晖教授共同报告。赵永峰教授首先结合具体实例,着重讲解了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十大选题方向及选题要点,并在此基础上讲解了如何确定研究方向以及如何做好研究设计。赵蓉晖教授则对学位论文的基本特点、功能与定位、相关制度以及基本原则和要求进行了讲解,并详细分析了学位论文写作的完整过程,对完成学位论文的时间分配与管理给出了具体建议。

第二场工作坊题为《学术期刊论文选题与写作》,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当代语言学》主编完权和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语言文字应用》执行主编王敏进行报告。完权研究员首先介绍了《当代语言学》的发展历史、办刊宗旨和编审理念,随后分别从研究性论文和学术评论两个方面结合具体的论文实例讲解了应该如何写作期刊论文以及如何选题。王敏研究员介绍了《语言文字应用》的发展概况、主要特点、办刊理念以及社会贡献,并对语言文字应用研究的问题意识、研究性质、研究者定位和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与讨论。

第三场工作坊题为“How to write academic papers to international journals”,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国际期刊Language in Society联合主编Tommaso Milani和秘鲁天主教大学教授、国际期刊Journal of Sociolinguistics联合主编Virginia Zavala进行报告。Tommaso Milani教授首先简要介绍了Language in Society的发展历史与办刊理念,随后介绍了国际期刊论文写作的基本原则、如何选刊、具体写作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稿件的投递与审稿流程以及如何回复审稿人意见。Virginia Zavala教授对Journal of Sociolinguistics的发展历史与办刊宗旨也进行了简要介绍,并从期刊主编以及论文作者这两个角度,分享了她对国际期刊投稿以及论文写作的十点建议与注意事项。

本年度举办的第一期中国社会语言学夏日书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参与学员中,35周岁以下的青年学员占比67%,中国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背景的学员比重相当,还有9%的学员来自计算机、社会学等学科。76%的学员认为研修达到甚至超出了预期;85%的学员认为“讲课内容丰富、启发性强”,82%的学员认为“授课专家的代表性很强”,80%的学员认为“研修主题明确、内容系统性强”。受访学员还就未来期待研修的主题、研究时长、研修方式等提出了建议。

在夏日书院举办的过程中,授课专家与学员对社会语言学研究进行了热烈且深入的讨论与交流,共同探索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各个方面。希望本期夏日书院如同一股蔚然春风,给学员们带来思维与视野上的启迪,助力他们未来的学术成长,同时,也希望夏日书院能为中国的社会语言学研究注入更多的活力,为进一步推动中国社会语言学的发展贡献力量。

 


(撰稿:张勇晨,审订:赵蓉晖、陈先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