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 从行业及区域数据调查看中国语言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Actualities and Trends of China's Language Industry Development: Based on Industrial and Regional Data Investigation |
主讲人 | 李艳(首都师范大学) |
主持人 | 朱晔(上海外国语大学) |
讲座语言 | 中文 |
时间 | 12月8日(周四)19:00—20:30 |
参与方式 |
█ 内容提要
随着以语言资源为基础的语言产品的供需关系逐步形成,改革开放后,我国语言培训、语言翻译等行业率先萌芽并得到迅速发展。此后,语言出版、语言技术、语言测评、语言艺术、语言创意、语言康复、语言会展等行业也相继产生,这些语言行业共同构成了语言产业。
语言产业在不断满足消费主体语言能力提升、语言转换、语言技术、语言创意与艺术需求及公共语言产品需求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创新发展,并在国家内政外交、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国家语委2013年开始立项支持“语言产业经济贡献度”研究。由于语言产业各业态的构成、盈利渠道、经营方式、供需特点不同,需分别采用测算方法。受国家语委委托,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团队正在研制首部《中国语言产业发展报告》,先后对九个语言行业进行了两轮调查和业态专题研究,已经完成了对部分区域语言产业的调查。
本次讲座将结合部分语言行业及具体区域语言产业的调查情况,从微观、中观、宏观的视角来呈现当前中国语言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 主讲人简介
李艳,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北京语言文字工作协会会长。担任国家语委中青班联盟副会长。美国密歇根大学、加州太平洋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台湾元智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产业研究、语言文化传播等。
著有《语言消费论》《北京老字号的语言与文化》《公共信任视角下政务新媒体的传播效果研究》《在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交叉点上》《新媒体时代的语言生活》等;主编《语言产业研究》《北京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北京语言产业调查报告》等。
在《语言文字应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现代传播》《文化产业研究》《中国文化产业评论》《光明日报》等刊物发表语言产业、语言文化传播学术论文40余篇。
主持的课题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语言消费’新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北京社科规划项目、北京市教委重点课题《北京特色文化资源整合与传播研究》;国家语委课题《新技术与新需求视角下的2022年冬奥会语言服务研究》;国家语委课题《语言产业视野下语言康复行业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文化部课题《语言产业对于“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目标实现的助推功能与策略研究》;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建设重点项目《面向社会的语言文字与传统文化公益讲堂建设》;北京市社科项目、北京市教委重点课题《北京语言产业的经济贡献度及其发展策略研究》;国家语委委托项目《中国语言产业发展报告》;北京市高校智库项目《城市人文形象建构下的行业语言服务研究》;科大讯飞委托课题《国际中文教育产品的供给策略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