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8日,上海外国语大学档案馆、校史馆、世界语言博物馆副馆长,阿拉伯语专业副教授孔令涛做客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语言与未来讲坛”,做了题为《阿拉伯语言文化推广的机制》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大连外国语大学张婧姝副教授主持,数百名师生线上参加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孔令涛副教授强调研究阿拉伯语推广机制对国际中文教育的重要意义。他指出,自2007年首所孔子学院落户黎巴嫩以来,中国已在12个阿拉伯国家设立了22所孔子学院及课堂,但区域间发展存在结构性差异,需针对阿拉伯语区的政策、法律环境制定精准策略。区别于歌德学院、法语联盟等单一机构模式,阿拉伯语推广呈现“职能分散、多元协同”的特点。孔老师重点介绍四大核心机构:阿拉伯教科文组织、阿拉伯语言学会、阿拉伯翻译局、国际阿拉伯语学院。四大机构虽属性不同,但共同服务于“推动阿拉伯语现代化与国际化”的核心目标。针对中阿语言交流,孔老师提出三大建议:一是与阿拉伯教科文组织建立政策协同,探索设立“中阿语言互通联合委员会”;二是加强与开罗阿拉伯语言学会的学术对话,通过双语论坛促进理念互鉴;三是携手阿拉伯翻译局开展术语合作,推动中阿专业词典编纂及数据库建设,为“一带一路”提供语言保障。
在讲座最后的问答环节,孔令涛副教授就“分散式机构设置的成因”指出,这是历史演进与功能分化的结果,兼顾官方统筹与民间活力,短期内难以向单一机构模式靠拢。谈及推广目标,他强调阿拉伯语首先需完成国内普及以巩固民族认同,继而通过文化载体(如文学、影视)向国际社会传播。针对学习者关心的“方言与标准语学习”,他建议依托系统化教材(如高校经典教程)打好基础,辅以沉浸式实践提升应用能力。
本次讲座为学界深入理解阿拉伯语推广机制打开新视角,也为国际中文教育在阿拉伯语区的本土化发展提供了实操路径。随着中阿语言合作的深化,双方有望在语言政策、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等领域实现更多突破性进展,助力构建多元共生的全球语言文化共同体。






撰稿:尹春敏
审定:朱晔
终审:赵蓉晖